一、項目背景
完整的框架是對系統構成元素以及元素間有機聯系的簡化體現,因此系統的學習能夠讓我們更全面、更快速、更深入地了解、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更高效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雖然一直在探索、借鑒國際經驗,但目前中國仍然缺乏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供應鏈知識體系,不能迅速地分享、提煉,普及供應鏈專業知識。造成了供應鏈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和人才資源不能滿足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鑒于此,為了進一步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商務部等八家單位又根據此文件,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上述兩個文件都提出了要加快培養多層次供應鏈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設置供應鏈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供應鏈專業人才,鼓勵相關企業和專業機構加強供應鏈人才培訓,創新供應鏈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國際化的人才流動與管理,吸引和聚集世界優秀供應鏈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形成新動能。故而,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國家發展現代供應鏈的重要保障。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作為專注于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行業組織,一直以推動我國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為己任。自2013年開始,組織國內供應鏈領域權威專家歷時5年開發出一套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特色,理論知識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自主供應鏈管理知識體系。
二、機構簡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物聯”),是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唯一一家物流與采購行業綜合性社團組織,總部設在北京。聯合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推動政府與企業采購事業的發展,推動生產資料流通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完成政府委托交辦事項。政府授予聯合會外事、科技、行業統計和標準制修訂等項職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是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是亞太物流聯盟和國際采購聯盟的中國代表,并與許多國家的同行有著廣泛的聯系與合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之要求,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管理監督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物聯共同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采購委”)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直屬分支機構,致力于傳播、推廣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理念, 推動我國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領域的發展。多年來,采購委承擔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采購與供應鏈重大課題,參與制定與完善國家采購與供應鏈相關政策,研究與推進我國采購與供應鏈行業標準,推廣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先進技術和經驗,開展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信息與咨詢服務,組織專業人才教育、培訓與認證,推動采購、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自2007年,采購委經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授權,在中國開展C.P.M及CPSM項目的培訓、考試和認證,在這一系列工作中,建立了完備的教育認證體系框架,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管理經驗,確定了完善的機構、師資準入制度,培養了一批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優質講師。
認證等級 | 專家級供應鏈管理認證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SCMP) | 助理級供應鏈管理認證 (Assista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SCMP) | ||
項目描述 | 該等級認證主要針對具有一定經驗的供應鏈管理人員開展,著重提高供應鏈管理人員的管理和領導技能,提高其職業能力。 | 該項目為入門級供應鏈管理資格認證,主要針對初進入供應管理領域的人員展開,著重提高供應管理人員的運作技能。 | ||
考試科目 | 包含4個模塊: (1)供應鏈管理運作 (2)供應鏈管理規劃 (3)供應鏈管理環境 (4)供應鏈管理戰略與領導力 | 包含2個模塊: (1)供應鏈管理運作 (2)供應鏈管理規劃 | ||
申請資質 | (1)通過全部4個模塊的考試; (2)并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 a、具有3年及以上全職物流、采購、運輸、供應鏈等方面的工作經驗; b、擁有大學本科學歷,全職物流、采購、運輸、供應鏈等相關工作1年及以上。 | (1)通過全部2個模塊的考試; (2)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項: a、具有1年以上全職物流、采購、運輸、供應等方面的工作經驗; b、高校在讀大學生,所學專業為物流、采購、交通、供應鏈等相關專業。 | ||
收費項目 | 專家級供應鏈管理認證 | 助理級供應鏈管理認證 | ||
線下面授培訓費 | 9000元(共8天) | 4500元(共4天) | ||
網絡直播培訓費 | 4280元(共8天) | 2800元(共4天) | ||
教材資料費 | 440元(共4本) | 220元(共2本) | ||
考試費 | 2600元(共4次) | 1300元(共2次) | ||
認證費 | 280元(證書) | 280元(證書) | ||
費用合計 | 線下班合計:12320元/人 直播班合計:7600元/人 | 線下班合計:6300元/人 直播班合計:4600元/人 |
四、培訓日期:
直播網課 SCMP培訓第一季
第一期3月26-27日模塊一王為人
第二期4月16-17日模塊二孫昊
第三期5月14-15日模塊三王大勇
第四期6月11-12日模塊四武文紅
參加7月份考試
直播網課 SCMP培訓第二季
第一期7月23-24日模塊一李政帥
第二期8月13-14日模塊二高上
第三期9月3-4日模塊三史文月
第四期9月24-25日模塊四趙春生
參加11月份考試
直播網課 SCMP培訓第三季
第一期11月19-20日模塊一屈化田
第二期12月10-11日模塊二夏燁
第三期2023年1月7-8日模塊三董道軍
第四期2023年2月11-12日模塊四王保華
參加2023年3月份考試。
五、為什么參加認證
1、供應鏈領域國內唯一的本土化職業認證項目,在吸引國外專業知識體系的精華的同時,緊密結合中國國情,更貼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企業管理需求。
2、整套認證培訓課程分4個模塊,為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量身打造,在知識結構上講求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注重實踐案例的分析講解,即課程具有高端性、專業性及實戰性。
3、參與編寫培訓教材和出題專家均為國內知名供應鏈專家,均兼具理論功底和至少十余年企業供應鏈高管工作經歷,且近年來仍工作在供應鏈管理及教學前線,保證了整套體系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讓學員從理論修養到實操水平都能確實提升。
4、學員完成培訓僅需參加8天(SCMP)/4天(ASCMP)的學習。參加考試僅需2天(SCMP)/1天(ASCMP)。獲得知識和認證的時間效率高。
5、參加培訓、認證的學員能夠及時獲取采購委提高的供應鏈相關政策、專題研究、行業最新動態等前沿信息,免費或優惠參加各類采購委組織的專業活動等。
六、報名模式
被授權的專業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開展招生、培訓,參加采購委統一組織的考試、認證,并最終取得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頒發的證書。
以下是項目總體運作流程圖及分工:
七、考試相關
1、采購委將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安排考試時間,統一組織學員參加考試,統一從題庫里隨機抽取試題分配給各個考點。考試的形式是機考。
2、學員參加考試和認證,必須有在采購委購買教材的記錄。
3、每個模塊的考試皆為120道客觀題(形式皆為單項選擇題),每個模塊的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4、考試未通過的模塊可以申請補考,單模塊成績保留2年。
八、認證工作
1、在2年時間內,供應鏈管理專家通過全部4個模塊考試、助理供應鏈管理專家通過2個模塊考試,即可申請認證。
2、取得認證的考生,將獲得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頒發的“供應鏈管理專家” 或“助理供應鏈管理專家”證書。
3、本職業認證體系非終身制,每次認證的有效期為4年。申請再認證需要提交在4年內接受不低于60個學時的供應鏈管理領域繼續教育(含在線)證明。
九、會員服務
采購委的會員可享受以下各項服務:
1、免費或以優惠價格參加由采購委組織的學術研討會、高峰論壇、專業沙龍、內部圓桌會議等各種活動。
2、免費獲得中物聯PMI指數商務報告,及其它行業統計信息、專題研究報告等成果。
3、免費定期向會員寄送《中國供應鏈發展報告》等供應鏈管理專業刊物。
4、每年可以獲得會員貢獻加分(7個繼續教學時)。
6、定期獲得電子內刊,了解供應鏈前沿的動態和知識。
7、獲得有關就業和職業的發展指導。
第一模塊:供應鏈管理運作 | 第二模塊:供應鏈管理規劃 | |||
1 | 供應鏈管理概述 | 1 | 預測及需求計劃 | |
2 | 采購需求及規格 | 2 | 供應計劃 | |
3 | 尋源 | 3 | 精益與敏捷供應鏈 | |
4 | 采購方式 | 4 | 庫存管理 | |
5 | 供應商評估 | 5 | 生產運作管理 | |
6 | 采購談判 | 6 | 交付 | |
7 | 合同履約管理 | 7 | 物流網絡規劃 | |
8 | 供應商績效管理 | 8 | 供應鏈信息系統和技術 | |
9 | 倉儲運作管理 | 9 | 供應鏈管理中的預算和成本管理 | |
10 | 運輸管理 | |||
第三模塊:供應鏈管理環境 | 第四模塊:供應鏈管理戰略與領導力 | |||
1 | 法律 | 1 | 領導與管理 | |
2 | 供應合同及合同管理 | 2 | 目標設定 | |
3 | 供應鏈環境 | 3 | 規劃和構建供應鏈組織 | |
4 | 供應商關系管理 | 4 | 溝通與協調 | |
5 | 財務管理 | 5 | 員工激勵與人力資源管理 | |
6 | 風險管理 | 6 | 組織重組的評估和控制 | |
7 | 供應鏈社會責任 | 7 | 全球供應鏈戰略管理 | |
8 | 質量管理與控制 | 8 | 評估供應鏈管理部門的工作績效 | |
9 | 項目管理 | 9 | 建立內部控制并確保合規性 |